叫「線民」太沈重
張亞中質疑朱立倫「美國線民」,更衍伸到「忠誠」說,這對從事實際政務的人而言,真是難以承受、沈重的負擔!
張亞中在台大政治系教書,我是台大政治系畢業走入真正政治圈的人。坦白說,如果美方和朱立倫接觸,就可以被指為「線民」,那麼我必須向亞中兄自首,我不僅是「美國的線民」,還是很多國家的「線民」。
因為從政30多年來,很多駐台單位都會定期和我訪談,重點就在於希望能夠透過我們的解析,瞭解台灣政治發展的趨勢。
訪談的地點多在立法院會議室,偶爾交情好的,會小聚。訪談的人,也不只是我,還有其他立委、議員,也有許多學者,不分藍綠都有。有些年輕輩的政治人物,還會被AIT邀往美國訪問,國民黨、民進黨高層裡面,都有不少人受邀過。
難道這都要被懷疑是美國「吸收」,培養的可能「線民」嗎?
如果真要如此推論下去,調查局地方調查站的人員,依規定定期要拜訪地方政治人物,瞭解地方政治現況。若要說這是「情蒐」,台灣政治人物一堆都變成了調查局的「線民」。
所以期望月底黨主席選舉的最後衝刺,能因四位候選人的優,讓大眾感受到國民黨的變,國民黨的可期待性。如果把綠鬥藍那套拿來鬥自己人,再度應驗了國民黨「內鬥內行、外鬥外行」的魔咒,國民黨也就不用再玩了!